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6篇
  免费   2577篇
  国内免费   837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8062篇
地质学   4067篇
海洋学   530篇
天文学   100篇
综合类   508篇
自然地理   115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570篇
  2012年   602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539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744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863篇
  2005年   705篇
  2004年   696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494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362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54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Extreme water levels are related to astronomical tides and storm surges.Eleven typhoon systems,which have caused extreme water level rises,were selected based on 60-yr water level data from the Xiamen tide gauge station.In these 11 typhoon systems,the astronomical tide component accounts for 71%-95%of the total water level.The Gumbel distribution of extreme water level rise was estimated,and the impact of typhoon surges on water levels during the return period was analyzed.The ex-treme tide levels caused by typhoons Herb(1996)and Dujuan(2015)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typhoons and correspond to the return period of 76 yr and 71 yr,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of sea levels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these two typhoons in the 10-100 yr return period are 5.8-11.1 cm.For the 100-yr return period,the total risks within 10,25,50,and 100 yr increase by 94.3%,85.4%,72.9%,and 54.4%,respectively,if the Herb and Dujuan are not considered.Assuming that typhoon Herb(1996)occurred during the highest astronomical tide,it will produce a water level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1000-yr return period.Sea level ris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ater level return period,and the contribution of nonlinear sea level rise in the next 100 yr is estimated to be 10.34%.  相似文献   
42.
针对船舶线性横摇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执行依赖启发式动态规划(ADHDP)方法的在线学习最优减摇鳍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直接使用输入输出数据获取系统状态值.利用评价网络来逼近针对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设计的性能指标函数,并通过执行网络获得最优控制律,这两个网络都是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即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这两个神经网络不仅可以使用实时测量数据,也可以减少船舶横摇模型的内部误差和不确定性干扰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最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ADHDP控制器对于降低船舶横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3.
为了验证非水反应聚氨酯高聚物(后文简称高聚物)外包盾构隧道具有减震性能,对高聚物外包盾构隧道模型和无外包隧道模型,采用离心机振动台进行对比试验。针对中密砂土围岩,在不同阵型特征的地震波输入下,对比有无高聚物外包隧道加速度、频谱、隧道动力响应和地表沉降,分析高聚物的减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激励的工况下,对于有无高聚物外包的隧道模型,其加速度和频谱差别不大;二者隧道各点上的动应变平均相差31.32%;高聚物外包层隧道模型地表的最终沉降分别比无外包隧道模型和自由场地表沉降约小20%和50%。试验证明高聚物对盾构隧道有减震作用,此试验研究为高聚物在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以地震频次作为地震活动的变量, 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 计算中国大陆7级以上强震前的地震活动频次场, 提取出强震前时间因子和空间等值线的异常。 结果表明, 强震前时间因子出现超过均方差的高值或低值异常, 异常多数分布在频次场的前4个典型场, 具有多分量特点, 第1个典型场异常贡献率最大(占总场40%~60%), 绝大部分强震前5~8年出现长期异常, 部分强震前1~2年出现中期异常, 少数强震前3月出现短临异常的特征。 区域频次等值线出现的高梯度旋涡区域是异常危险区, 等值线值大于0.9且具有活动构造的危险区往往是强震的发震位置。 另外, 地震频次场与传统方法的区域地震活动频次(3月)震例对比, 表明频次场时间因子异常具有自己的独特优越性和缺陷, 并讨论了这些方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5.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MS 6.9地震,基于青海地震台网对此次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门源地震序列的空间展布整体上呈西段NWW、东段SE向的带状分布,且序列衰减较缓慢。另外,基于同一构造历史地震类比、h值、等待时间法等进行分析,认为门源MS 6.9地震序列为主—余型;根据祁连地震带中东段5级以上地震最大余震发震时间统计和震级差特征分析认为,门源MS 6.9地震的最大余震已经发生,即2022年1月12日18时20分的MS 5.2地震。  相似文献   
46.
采用云南省地震局3个有人值守国家测震台和5个无人值守国家测震台记录到的2021年11月25日圣克鲁斯群岛MS 6.0地震波形,运用测震学分析方法,对此次地震进行分析,提出其常见震相的一般性特征,并且重点总结了PKPPKP震相的特征,以免误将该震相分析为1个新地震的P波,分析结果表明PKPPKP震相在震中距约为70°时明显。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2022年1月2日宁蒗MS 5.5地震前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学、地下流体、定点形变等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本次地震前多学科异常呈现以下特征: ① MS 5.5地震发生在宁蒗地区MS ≥ 5.0地震平静近10年背景下,震中附近ML ≥ 3.0地震于震前1年形成空区,主震发生在空区边缘,空区长轴180 km,按照川滇地区统计公式计算,未来发生地震的震级为5.8±0.5,与宁蒗MS 5.5地震大小相当; 2015年以来,震中附近50 km范围内ML ≥ 3.0地震呈平静—活跃—平静—发震的特征; 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均于震前7个月内出现,集中分布在滇西北地区距震中300 km范围内,且水温和水位测项异常出现较早; ③定点形变采用NS向与EW向幅值相加来描述同一观测资料的变化,数据曲线幅值增大可作为临震异常3个月短期指标,距震中越近,观测台项异常比例越高;④大部分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宏观异常增多可作为时间预测判据。综合上述多学科异常,认为地震学异常出现最早,可用于判定发震区域,用流体和定点形变观测异常追踪时间,宏观异常更多作为短期判定指标,可为宁蒗地区MS ≥ 5.0地震资料积累提供跟踪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8.
目前用于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仅能反映峰值反应,无法体现反应值随时间的变化。文中提出一种弹性能量半径演化谱,可反映线性单自由度体系弹性能量(即动能与弹性势能之和)随地震持时的变化,且其峰值近似等于结构峰值位移。文中给出了利用地震动演化功率谱得到该演化谱的方法并进一步发展了一种计算线性多自由度体系地震位移反应的新方法。通过两座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将新方法与传统振型组合法及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对于振型稀疏结构,新方法计算结果与SRSS法接近;而对于振型密集结构,新方法计算结果较CQC法更精确,且避免了CQC法相关系数的复杂计算。  相似文献   
49.
利用2016—2018年3期华北地区流动地磁矢量原始测量资料, 经数据计算获得2期华北地区和张家口—渤海地震活动带及邻区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不均匀, 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在张家口段(西段)与北京段(中西段)分界处和北京段(中西段)与唐山段(中东段)分界处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如水平矢量存在转向和幅值变化, 磁偏角与磁倾角具有正负异常高梯度带的特征, 这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构造分段性特征密切相关。 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位于燕山块体与华北平原块体之间, 两者运动的平动速率之差是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左旋走滑的直接动力来源, 而各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之差很可能是岩石圈磁场空间变化分段性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hake table test results of a novel system for the design of precast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s. The specimen comprises a slab and four precast columns. The connections are dry and the colum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lab by an ungrouted tendon. One of the tendon ends is anchored above the slab, in series with a stack of washer springs, while the other end is anchor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umn. The addition of such a flexible restraining system increases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while keeping it relatively flexible allowing it to experience negative post-uplift stiffness. It is a form of seismic isolation. Anchoring the tendon within the column, caps the design moment of the foundation, and reduces its size. One hundred and eighty-one shake table tests were performed. The first 180 caused negligible damage to the specimen, mainly abrasion at the perimeter of the column top ends. Hence, the system proved resilient. The 181st excitation caused collapse, because the tendons unexpectedly failed at a load less than 50% of their capacity (provided by the manufacturer), 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ir end socket. This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perly designing the tendons. The tests were used to statistically validate a rigid body model. The model performed reasonably well never underestimating the median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slab by more than 30%. However, the model cannot predict the torsion rotation of the slab that was observed in the tests and is due to imperf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